散文《一九七八年的夏天》
暑期一放假,刚升入中学的我,就和庄上的几位伙伴,开始上山拾柴禾。严格地讲,这次不叫“拾”,应该叫“偷”——翻过“神仙路”到“老虎沟”砍松树枝。因为那里有当地生产队,派的看山人看着不让砍,所以我们叫“偷松枝”。不过,这“偷”也不是拿了就走,而是要费尽了千辛万苦的
暑期一放假,刚升入中学的我,就和庄上的几位伙伴,开始上山拾柴禾。严格地讲,这次不叫“拾”,应该叫“偷”——翻过“神仙路”到“老虎沟”砍松树枝。因为那里有当地生产队,派的看山人看着不让砍,所以我们叫“偷松枝”。不过,这“偷”也不是拿了就走,而是要费尽了千辛万苦的
因为人家花了那么长时间积累,你大概也要花同样多的时间。何况,你在努力,人家也在努力;你在进步,人家也在进步。
多年来庄稼秸秆的处理,始终是一件既头痛又麻烦的事,不烧就妨碍种地,翻在地下不仅生害虫,还死庄稼幼苗,秸秆在地下撑着,透风漏气,土地干旱的快,短期内根本腐烂不了。
此文仅仅是古稀老人回忆,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,在岁月的长河中掀不起一点浪花。在中元节祭祖之际突然想起很多事情,趁头脑清醒记录下来,让后代知道根在哪里。
每天上午在娘家陪爹娘半晌已经是极限了,做不到像大哥一样一天两晌,更不敢想象二姐从早到晚和郁郁寡欢的爹娘朝夕相处是种什么感受,老爹因为出院后还不能走路,情绪有点低落,整天唉声叹气,老娘最近状态也是堪忧,吃饭都要姐端到沙发前,去餐桌上吃饭都嫌太远,劝爹下地活动活动
玉米和高粱在收的时候已经把基部的气生根砍散,留下的柴禾量也不多,况且这样的气生根不易点着,火不旺,价值不大,只能待耙地时拾耙脚,这往往是农具手们的专利,整地时把挂在耙钉上的柴草摘下来放在地头,收工时带回家,别人捞不着。
老挝的旱地还挺好耕种的,含沙量高,翻耕容易。相较于黄泥巴地,我更喜欢这种透气性好的沙土地。
虎山司法所秉持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理念,将化解矛盾纠纷视为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。近日,面对一起由新农村建设引发的“柴禾堵路”纠纷,司法所主动出击,联动各方力量,不仅疏通了交通阻塞,更化解了邻里间的“心结”,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。
我是上学时认识的李玉萍,那时候我们都还不大,我每天吃过饭后都会找她,然后一起去学校,放学后再一起回家,关系特别好。
父亲爱喝酒,乏了困了喝,平时炒熟了菜喝,过节当然也不例外。一碗土豆丝、一把韭菜、一块豆腐都可以下酒。“猴鬼们,难得过节,过来尝尝酒……”筷子头蘸了酒,父亲举着,给孩子们逐一品尝。“给孩们喝酒,也不怕坏了脑子……”母亲埋怨。“抿一点,就一点……”父亲解释。“不好
我漫步在路旁,瞅见长得老高的草,不禁喃喃自语:小时候哪有这般茁壮的草啊,那时候草茬子都得割,根本等不到草长起来。去掰玉米、搂豆叶、捡树叶子和棉花叶,还会去拾生产队打完棉花柴后遗漏的棉花、掉落的豆子。大人们冬天闲下来就外出捡柴火。这些都是小时候的回忆,能感受到父